本篇文章970字,读完约2分钟

电影《花样年华》中的“树洞”情节

我不知道写日记的习性还有多少。 但是,作为网络原住民的我们,习惯性地在各大社会交流媒体网站上发表即时、零碎的语言,却觉得思考得不深,很少认真审视自己的感情、思想。 但是,暂时开口后,我们的心、脑中还剩下什么?

“树洞是什么(soul找树洞什么意思)”

在新闻时代,互联网以光速将新闻送到我们眼前,剥夺了我们的观察力,贩卖感情,使得本来就罕见的、独特的感情越来越廉价。 而且,我们也患有越来越严重的“新闻焦虑症”。 如果不坐这条新闻快车,我们好像什么也不做。 但是,我们追逐“热点”,失去了自己。

“树洞是什么(soul找树洞什么意思)”

当我们在深夜漫无目的地浏览社会交流平台时,我们不愿意得到任何东西,也不承认一无所获。 在这个最累的时候,好像耗尽了一天剩下的精力吸收不属于你的精彩,忘记了自己的担心,忘记了认真看自己的心。

终于有一天,突然想和大家说一下自己在想什么。 但是,我发现自己好像失去了组织语言的能力,混乱的想法不断地混乱。 我意识到,辛苦整理,尽量不轻易增加负担地表达时,必须好好想想要给谁看,不要给谁看。 删节已经没有了最初急于表达的欲望,即使发送了,很多时候也得不到预想的反馈,你的部分感情最终会被导入新闻的海洋,淹死。

“树洞是什么(soul找树洞什么意思)”

那个时候,你的脑海里突然闪现出对“树洞”的渴望……

“树洞”就像当初的日记一样,是人们说话的媒介(但是,父母看日记已成为公开的秘密)。 在透明性高的网络中,私人的“树洞”成为极其特殊的存在。 有人建网友聊群聊,有人戴小号,大家都在网上“隐藏”努力,希望不能利用新闻时代的新闻保存在物质文物属性里,也希望自己能保留一些东西

“树洞是什么(soul找树洞什么意思)”

这个网络大逃亡让很多人看不起。 你会说这是逃避。 这是不敢面对现实的。 但是,现实到底是什么? 谁也不能知道

每一代新青年都被视为垮掉的一代,“丧文化”、“小确幸”充斥着我们的生活。 这到底是我们做的,还是我们才找到的?

对生活敏感,对自己敏感,难以长久保存的能力,不是吗? 当快要被网络新闻所左右,所剩无几的时候,还有人还记得那个敏感的自己吗? 这不难过吗?

发现你的树洞,用文案、语言等媒体审视自己的内心,不断认识自己,可能是很多人羡慕的事。 在《花样年华》中,梁朝伟饰演的主人公向吴哥窟的墙壁吐露了自己的心声,谁也不知道他说了什么,但这一幕给了无数人奇怪的想象,看到这一幕时,一定有不少人产生了要出去木洞说话的冲动。

标题:“树洞是什么(soul找树洞什么意思)”

地址:http://www.hongyupm.com/gnyw/10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