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444字,读完约6分钟

以2008年8月8日九寨沟地震为例,列举了“机器人创作”、“直播”、“综合报道”3种创新报道形式,以“高效、真实、综合”为关键词,说明了自媒体报道的背景、影响较大、创新特征。

年8月8日21时19分,四川省阿巴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 中国地震局和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相继启动国家一级和二级地震应急响应,民航、国土资源系统启动三级应急响应。 这是自然界中由人类不可抗力引起的重大自然灾害。 对信息媒体来说,如何利用比较有效的资源高效、客观、有力地开展信息报道是当务之急。 汶川地震、四川芦山地震等严重灾害发生后,中国媒体报道灾难性事件的能力已经成熟。 另外,近年来媒体的世代升级也有可能更新媒体报道手法。 九寨沟地震后,各大媒体纷纷跟进报道,从媒体报道中出现了一些例子。

“8·8九寨沟地震 九寨沟大地震”

“机器人创作”是一种拟人化概念,与以前流传的手工信息创作不同。 这是一种创新的形式,通过算法程序和语言生成引擎等特定的计算机程序,自动分解、解决、解决收集和输入的新闻和数据,最终生成完整的信息文章。

九寨沟地震后,手机上有“机器人写字”的信息。 这是中国地震台网机器人自动写的消息。 “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用了25秒完成。 共计540个字,有4张照片。 文案包括快报参数、震中地形、热力人口、周边乡镇、周边县区、历史地震、震中介绍、震中天气、文案包括翔实。

“8·8九寨沟地震 九寨沟大地震”

这位观众所关注的信息恰恰体现了“机器人创作”的几个重要优点。

一是自动解决,收集数据库和现有新闻,用特定的计算机程序分解解决收集的数据新闻,根据信息类型的需要划分原稿的结构和章节,模拟人工声音和样式对信息原稿进行润色,形成完整的信息自动制作链

二是拷贝细分,基于强大的数据库、数据传感器和数据观察技术,将以前传输的过程中必须用特定的计算机程序手工编写的文章、评论等部分有机集成,简化程序,缩短时间

第三,超时间敏感。 信息机器人每周7*24小时全天候待命,可以解决新闻,生成稿件,在紧急情况发生时及时发布。 特别是对于事实的澄清、数据的详细化、结果的重要信息新闻,如自然灾害、体育比赛、重要指标等,机器人可以更迅速地生成稿件,为真正意义上的信息报道带来“时间的长短”。

“8·8九寨沟地震 九寨沟大地震”

“直播”的概念产生于电子通信时代,是广播电视行业广泛采用的技术方法。 电视行业的直播被定义为“电子直播制作()”,通过电子手段,以与多个频道和工作室的互动形式,在我们面前制作和播放实时的画面和声音。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8月4日发布的第40期《中国互联网快速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7年6月,中国读者人数7.51亿,互联网普及率54.3%,移动网络客户数7.24亿。 因此,如何利用广播电视媒体的“直播”特点,拉动移动网络的广大受众,满足他们的新闻诉求,履行媒体对信息报道的责任,是当前值得关注的问题之一。

“8·8九寨沟地震 九寨沟大地震”

九寨沟地震后,各种平面媒体的投稿以多种形式进行信息中继,首要形式有以下三种。

一、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发布的特别直播文案。 例如,从去年8月8日开始,《凤凰城信息》开始直播“四川省九寨沟县发生7级地震”的特辑,截至9月9日,已转发文案、照片、视频等57篇报道。 第一个文案是地震通报、救援情况、现场情况、人员特写等。 实时在线人数超过400万人。 该报发表了“澎湃直播: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的专题直播。 8月8日至9日,按照事情发展时间表播出了26条留言,其中8月8日至24时播出了23条,平均更新时间为4.8分钟。

“8·8九寨沟地震 九寨沟大地震”

二是之前媒体制作的app客户端发布的直播文案。 例如,四川地方媒体《成都日报》和人民日报深入合作制作的信息客户端“金冠信息”,四川日报所有媒体集团制作的第一家自媒体客户端“传宝提醒”,都将在自己的app上直播。 央视和sctv也用节目画面上显示的二维码宣传顾客,用手机进行同步直播。

“8·8九寨沟地震 九寨沟大地震”

第三,利用微博、微信、网站进行新闻发布。 人民日报、成都商报、成都某地方媒体等。 通过微博、微信、网站认证不断更新相关情况。 过去在全国范围内名声不好的四川平武县、江油市等县级媒体也通过媒体渠道发布了大量新闻,引起了巨大的关注。

“8·8九寨沟地震 九寨沟大地震”

移动终端网络直播综合了视频、照片、文案编码等多种形式,从各个方面立体展现了第一现场的实时状态,较有效地起到了清原复原真相的作用,形成了广播电视媒体和即时报道链。

在九寨沟地震事件的报道中,“媒体融合”背景下的报道模式逐渐成熟,“一次收集、多代、多渠道分发”的商业模式已经初具规模。 这种“中央厨房”式的报道模式构成了采编平台,协调了采访和技术力量,提高了信息的复印质量和多样化。 其第一个表现是:

“8·8九寨沟地震 九寨沟大地震”

第一,信息复制形式的多样化。 与九寨沟地震相比,各大媒体发布了自己深度的稿件、写真集、微视频、文案报道等信息报道,并利用微博、微信微信、微信官方账号、app、h5等渠道在移动端传播。

第二,信息复制的“复合”。 以前流传的报纸组织、门户网站和视频团队跨行业合作,将文章转换为文案、照片、图表、视频等。 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媒体的短片,第一时间展现第一个场景的实际情况。

同样,值得虚拟现实( vr )技术的参与。 九寨沟地震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诺日朗瀑布、火花海等景区,文案《访问震后九寨沟景区:“童话世界”的伤痕》被详细报道。 年8月11日,《九寨沟vr全景图》开始在朋友圈流通,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实现了九寨沟景区秋季360度全景拍摄。 当天有3万多人观看,是对美景的回顾,是景区灾后恢复的希望,也是对vr技术参与信息报道的事业构想的注意。 从技术角度看,“虚拟现实信息”模型是可行的,可以带来信息叙事方法和人们获取信息的方法的双重变化。 特别是具有强烈的体验感、场景感、观察力的重要信息情况、现场难以复制的信息情况,适合“vr news”模式的解读。 当然,由于vr领域的快速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因此vr技术本身和体验也存在问题,未来的vr news仍然存在很多瓶颈。

“8·8九寨沟地震 九寨沟大地震”

标签: #九寨沟信息事件

标题:“8·8九寨沟地震 九寨沟大地震”

地址:http://www.hongyupm.com/gnyw/10239.html